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4 12:22:57
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反思范文1

《西湖》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运用大量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间天堂——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语言清新、生动,是培养中年级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学习表达的好素材。

针对课文语言文质兼美的特点,对照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我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内化文本语言、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回顾:初读课文之后,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由于三年级学生词汇的贫乏,他们除了说“西湖很美。”再也没有其他的表达了。我很失望。课后,我想:当时,我可以引导学生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印象。这样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出现多:如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又如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等等富有个性化的表达。

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品读课文2.3.4节,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西湖的美丽。第二节,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观察了山峦、湖面、白鸥等景物,抓住“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读出山峦的多,抓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读出山峦的美丽;抓住“硕大的银镜”读出湖面的宽阔和明净。

第三节课文比较长,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他们美在哪里?让学生自主读书、圈画,充分的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交流后,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进一步内化文本优美的语言,我采取介绍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第四节描写的是月光下的西湖。我采用范读的形式,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情境中去,读完之后,我问学生:“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明亮的月亮正缓缓地从东方升起,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悠扬美妙的琴声,我仿佛感受到了轻柔的风吹过我的脸庞.......从学生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完全进入了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了。

可能在这三节的教学上,我平均使用力气,耽误了较多的时间,所以下课了,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如当堂背诵精彩课文,体会课文比喻表达方法的好处,并学习运用等等。另外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课堂参与度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讲在重点处、必要处,使学生一课一得,另外在教学中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使课堂师生对话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教学反思范文2

《穷人》一课成功地塑造了桑娜,渔夫感人的形象。讴歌了穷人那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思想品质。

在教学中,我遵循小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学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一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段落中关键的关联词语“非……不可”,学生结合上下文思考后得出结论:“必须这样做,不这样做不行”。紧跟着我提问:“为什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随后学生通过自渎,感悟出这是桑娜出于对死者的同情,对孩子的怜爱。结尾处,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景,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形象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内心世界。课堂上学生的潜能获得了充分的发挥,师生互动中创设出一种和谐,融洽,互相激励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教学反思范文3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1、《观潮》一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为了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并用录像引入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潮来之时”的景象是全文的精华。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教学方法,直奔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加深对一部分精彩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我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辩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潮来时的声间和气势,注重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索“潮水从远处涌来的形态和声音是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等,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探讨氛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4、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思考问题,朗读课文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同时,延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当一回讲解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值得探讨的问题:

⑴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⑵课堂上有一些学生的思维敏捷,抢着发言,而一些学生却反应迟钝,可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参与面、而对这两个极端,我们又该如何协调?

教学反思范文4

“自主探索”就是要求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前和课内的自习,发现课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远东和技巧,通过交流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和发展学习语文的能力,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不是从零开始。因为,一方面语文课文都是通你在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本领 指导学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慰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而多媒体呈现知识内容,形成情晰具体的映像,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系统。这样,学生就能依据已掌握、理解的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解决具体问题中,促进知识迁移,使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比,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 ……此处隐藏9130个字……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本期我们y要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等。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安全意识。

同时,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这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利用听故事“思杰走丢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界,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每天喝牛奶时,请小朋友先试一试是否太烫。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厕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警示,并请小朋友们相互监督,定期评选出我们班的平安小卫士。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对如何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一个支点也需要一个平衡点,我们也常常困惑于此。()今天当我们的教育倡导着教育活动生活化、情景化时,我们力求把孩子带到真实的世界中,让他们真实的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意味着要放开成人的庇护,让他们自由的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保障幼儿的安全和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长,活动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呢?

例如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的游戏,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日本有教育学家指出:“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任何一个人,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教学反思范文14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

成功之处:

1.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在例4的教学中,当学生发现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学生一般会想到两种思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实际上这两种思路都是应用转化思想,都是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2.注重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出现了如下解题思路:

(1)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

2/5=2×4/5×4=8/20

1/4=1×5/5×4=5/20

8/20>5/202/5>1/4

(2)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

1/4=1×2/2×4=2/8

2/5>2/82/5>1/4

(3)推理法:

1-2/5=3/51-1/4=3/4

3/5<3/42/5>1/4

(4)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2/5=0.41/4=0.25

0.4>0.252/5>1/4

不足之处:

1.学生在通分中比较大小,但是在做练习时出现了不需要比较大小却要比较大小的现象,学生认为只要通分,就比较大小,不管题目的要求。

2.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再教设计:

加强对题目的审题,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教学反思范文15

花园一课已经试讲三遍了,但由于之前都是自己一个人摸索,也没有太大的改进。今天校长听课之后对我的一番指导犹如醍醐灌顶,现简单总结如下:

花园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更好的理解与“倍”有关的乘法、除法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不能限制太多,今天在学生找完数学信息后我引导“你能提出哪些有关除法和乘法的数学问题呢?”这无形之中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必要怕孩子的思维太跳跃,风筝的线在我们老师的手中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的收线,学生就不会跑出我们的范围。

既然是数学课就要用数学专业的语言,这一点自己做的比较欠缺。当我引导学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小鸟、蜜蜂、蝴蝶和蜻蜓”之后我直接说“你可以说的再清楚一点吗?”第一这句话导向性不强,学生不理解“清楚”是什么,是声音不够响亮还是找的不全面?其实学生找的是图中的信息但并不是数学信息,如果在平时的课堂中注意向学生渗透这些,学生是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的。当学生的语言出现问题时,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声音强调一点学生或许就该听到脑子里,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的一句纠正或许根本引不起学生的注意。

生: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师:找的问题很好,如果能加上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就更好了。

但是学生后面的回答显然是没有听进去我的纠正,如何引起学生更大的注意呢?突出的板书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孩子们说的写在黑板上: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这样先空着然后用不一样的粉笔纠正,学生肯定会注意到自己以前的语言是不规范的,而且二年级的孩子模仿性特别强,久而久之想要孩子的数学语言不规范都难。前提是自己平时的课堂语言要规范严谨,这是下一阶段自己努力的方向。

之前自己一直觉得三个问题串之间没有一定的联系,感觉像一个个问题的叠加,是因为自己之前没有看到问题串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之前我把图和算是隔开了,中间缺乏了算理的支撑,当然找不到他们的联系。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借助几何直观理解“倍”蕴含在问题中的关系,最终学会用算式来表达这种关系。自己只是让孩子画画图并没有更进一步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关系“3倍就是三个那么多,2倍就是2个那么多”。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们应该更多去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每个数字的含义是什么,从而引起孩子更深层次的思考。

之前我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孩子们去画出自己心中的“2倍”学生也一脸迷茫,今天听了校长的话才知道孩子不理解就是因为前面处理的不透彻,不知道“2倍”就是2个那么多。这一个问题难就难在我们要进行一个假设,先假设一份是3,那我画出这样的两份6就是2倍。自己没有读懂学生,不知道学生的障碍在哪里,所以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之前听讲座一直听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但是当时自己并没有太深的体会,经过这一次讲课之后才发现它的重要性,没有这样的前提一切都是空谈,做出再多的努力也讲不出一节好课。

努力吧,我在路上!

《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